中國網(wǎng)刊文評K1373列車事件:砸窗非“英雄之舉”,守“序”方為安
7 月 2 日 20 時,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列貨物列車在滬昆線東孝站停車不及,致使客運列車 K1373 脫線。因車廂通風不暢,悶熱難耐,有人砸窗通風,此事引發(fā)廣泛熱議。部分網(wǎng)友將砸窗行為贊為 " 英雄之舉 ",然而,深入分析后會發(fā)現(xiàn),所謂 " 英雄之舉 ",實則是添亂之行。

袁成奇 攝
車門車窗是保障旅客安全的堅實防線,絕不容隨意破壞。在列車滯留期間,有旅客要求打開車門透氣,這一訴求看似合理,畢竟在悶熱的車廂里確實不好受,但車門作為緊急情況下的疏散通道,其開閉權限應由專業(yè)人員依據(jù)現(xiàn)場狀況判定。K1373 次列車滯留時,所處位置兩側無站臺,且事發(fā)時為夜晚,車外無照明,車門離地面高度超 1.5 米。在這種情況下打開車門,旅客極有可能因視線不佳、下車高度不當?shù)仍?,發(fā)生跌落受傷甚至更嚴重的安全事故。應急處置的核心是兩害相權取其輕。當悶熱未危及生命,開門卻有明確風險時,堅守車門就是對全車人最負責任的選擇。公眾也應正確看待此類事件,明確在公共交通應急處置中,保障整體安全和秩序才是首要原則。
支持者以 " 結果導向 " 為臆想:" 若無人砸窗,后果不堪設想!" 事實上,鐵路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采取了諸多有效措施。列車上已將各車廂乘務間、廁所、洗臉間及車廂內 80 余個能夠開窗通氣的窗戶全部打開,以促進空氣流通、降低車廂溫度,并協(xié)調站外送來八寶粥和礦泉水,聯(lián)系救護車做好應急準備。盡管車廂內悶熱,但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旅客的不適,并未達到直接威脅旅客生命的緊急程度。而砸窗行為不僅導致列車設備損壞,還打亂正常的應急處置節(jié)奏,讓原本就緊張的救援工作還要分出精力來處理車窗破損問題,清理玻璃碎片、防止旅客被碎玻璃劃傷、評估車窗破損對列車結構安全的影響等,還可能引發(fā)其他旅客的恐慌情緒,擾亂救援秩序,最終延誤整體救援進度,對全體旅客的權益造成損害。
交通出行中難免會遭遇突發(fā)事件,旅客和鐵路部門應當相互理解、相互配合。旅客要相信鐵路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,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安排;鐵路部門也應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的效率和信息透明度,及時、準確地向旅客傳達事故處理進展和后續(xù)安排。唯有人人敬畏規(guī)則、共護秩序,才能共同繪就安全、和諧、有序的出行圖景。
(來源:中國網(wǎng) 作者:簡艷 張凱)
